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
為紀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fā)表六周年,,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于3月13日召開專題集體備課會,,推進思政課內涵式發(fā)展。校黨委書記王瑤琪出席會議并部署工作,,馬克思主義學院領導班子及師生代表30余人參會,,會議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邱仁富主持。
此次備課會緊密結合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聚焦將“兩會”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課堂,,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強化實踐育人,,切實提升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努力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中醫(yī)藥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全體參會教師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xié)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并深入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論述,。學院教師代表圍繞全國“兩會”精神“為什么融入思政課”“融入什么內容”“如何融入思政課”等問題進行交流和分享。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研室副主任徐蕾教授從時代召喚,、改革要求,、理論創(chuàng)新、使命擔當?shù)葘用婊卮鹆恕盀槭裁慈谌搿钡膯栴},,從抓住課程主線,、融入時事熱點,、突出價值引領層面回答了“融入什么內容”的問題,并從加強機制建設,、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設計研學主題等層面回答了“如何融入”的問題。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主任孫進寶副教授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的講話精神如何轉化為課程第四章,、第六章教學內容為例,,闡述如何“融入精神”;以全國“兩會”體現(xiàn)的黨和國家發(fā)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融入教學為例,,闡述如何“融入內容”的問題,;并以《政府工作報告》為例,闡述如何“融入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講解,。
“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主任駱夷副教授圍繞《政府工作報告的核心內容以及全國“兩會”期間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如“大國外交”“改革創(chuàng)新”“全面依法治國”等,對接課程具體授課內容,,著重闡述如何將全國“兩會”精神融入教學體系,,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研室主任趙海濱教授認為集體備課不僅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要在充分調研學情的基礎上,將學情評價融入教學評價體系,,根據(jù)學情分析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教案,。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李瑋指出,各教研室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從全國“兩會”政策解讀,、全國“兩會”精神有機融入課程等方面進行有意義的思考,對于下一步思政課改革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校黨委書記王瑤琪對備課會進行總結并提出明確要求,。她肯定了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的備課內容和主題分享,對大家能夠及時跟進時事政策,,圍繞全國“兩會”精神更新教學內容表示肯定,。
王瑤琪書記指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是當前學校的重大政治任務,。一是要深入學習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并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回答好“為什么融入”的問題;二是要將全國“兩會”精神有機融入思政課內容體系,,而不是生硬拼湊,。要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完善中醫(yī)藥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機制,,推動中醫(yī)藥事業(yè)和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相關論述,有機融入課程,,講好健康中國的故事,,回答好“融入什么”的問題;三是要關注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對思政課的不同需求,,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努力將思政教育“小課堂”融合社會“大課堂”,讓北中醫(yī)學子在實踐中加深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理解和認同,,回答“如何融入”的問題,。
王瑤琪書記強調,澆花澆根,,育人育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和精髓要義,,進一步加強集體備課,聚焦重點難點問題,,不斷加強學理化研究闡釋,,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落到實處,。
推動黨的最新理論成果進課堂,、進頭腦,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讓每一堂課都傳遞紅色基因,,以服務人民為宗旨,,讓每句教誨都凝聚初心使命,,以強國建設為目標,讓每次實踐都對接時代需求,。北中醫(yī)將錨定“培養(yǎng)什么人”的航向,,創(chuàng)新“怎樣培養(yǎng)人”的路徑,答好“為誰培養(yǎng)人”的答卷,,以高質量思政工作托舉中醫(yī)藥事業(y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