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yī)藥報》
中醫(yī)飲食調理漫談(上)
調和五味保健康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食物是氣血生化之源,飲食是維持人體生長,、發(fā)育,、完成各種生理功能,保證生命生存不可缺少的行為,。
《內(nèi)經(jīng)》提出“五谷為養(yǎng),、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舶膳食搭配理論,,認為五谷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五畜補益五臟精氣,,五菜有協(xié)同充養(yǎng)作用,,五果輔助補充營養(yǎng),各種食物合理搭配,,保證用膳者必需的熱能和各種營養(yǎng)素的供給,。
五谷為養(yǎng)
現(xiàn)在普遍認為“五谷”泛指各種糧食作物,或稱“五谷雜糧”,。“五菜”泛指各類菜蔬,。“五果”泛指各種果品。
《內(nèi)經(jīng)》說“五谷為養(yǎng)”,,即是以五谷為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或基本營養(yǎng),。雖然谷類食物是提供能量來源的基本物質,但其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較低,,還需配合其他食物以維持營養(yǎng)平衡,。
食用谷類食物,需注意加工不宜太精細,,淘洗浸泡時間不宜過長,,每人每天攝入250~400g為宜,盡量粗細搭配,;豆類食物,,每人每天以攝入大豆30~50g為宜。
五畜為益
動物性食物,,包括畜禽類,、水產(chǎn)類、蛋類,、乳類等,,營養(yǎng)價值較高,是人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重要來源之一。其中畜禽類食物的氨基酸構成與人體需要較為接近,,有利于彌補植物性食物中賴氨酸不足的缺陷,,也是鐵、鋅,、錳等微量元素的良好來源,,但其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食用過多易導致高脂血癥,。
水產(chǎn)類食物是膳食中蛋白質的極佳來源,,鋅的含量較為豐富。其中魚肝油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對維護視力有一定的好處,。
蛋類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組織蛋白最為接近,是天然食物中生物學價值最高的蛋白質,;其維生素含量也極為豐富,,品種較為齊全,包括所有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微量的維生素C,。
乳類食物則是鈣,、核黃素、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有助于促進鈣的吸收,,對腸道菌群的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因此日常食用時應以瘦肉為主,,少吃肥肉或葷油,,每人每日25~50g畜肉,50~75g禽肉,,50~100g水產(chǎn)品,,20~50g蛋類為宜。每日鮮乳攝入量不低于
“五畜為益”意為動物性食物是生命機體營養(yǎng)的補益,。
五菜為充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的植物性食物,,屬于低能量食品,,可為人體提供除維生素D和維生素Bl:的多種維生素,富含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但B族維生素含量不高,,其所含礦物質質量不如動物性食物,如鐵,、鈣等礦物質的吸收,、利用率較低。蔬菜也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五菜為充”是人體機能營養(yǎng)的補充,,能營養(yǎng)人體、充實臟氣,,使體內(nèi)各種營養(yǎng)素更完善,,更充實。每人每天應攝入蔬菜300~500g為宜,。水果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C及胡蘿卜素,,也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對平衡膳食大有裨益,。
五果為助
《內(nèi)經(jīng)》說“五果為助”,,意為五果是生命機體活動的營養(yǎng)補助。每人每天應攝入水果200~400g為宜,。
我們膳食種類多樣,,各食物營養(yǎng)成分各不相同,沒有一種食物能供給身體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素,,因此每日膳食必須有多種食物合理搭配,,才能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求,達到養(yǎng)生保健,,預防疾病目的,。
《內(nèi)經(jīng)》所謂:“謹調五味,安和五臟,。”提倡五谷雜糧綜合搭配食用,,以達到營養(yǎng)成分的互相補充,增強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調補五臟,,完成人體生長壯老已的完整過程。
飲食調養(yǎng)要“天人合一”
中醫(yī)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人體生命活動必須順應四時的自然變化規(guī)律,,才能預防疾病,保持健康,。在飲食調養(yǎng)方面,,亦是如此,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選擇具有不同性質的食物,。
此外,,日常飲食還要因人,、因地而異,根據(jù)不同年齡,、體質,、地域特點,給予不同膳食搭配,。如婦女產(chǎn)后,,少氣少血,就應該以補氣養(yǎng)血的膳食為主,,宜選用八珍湯,、四物湯等;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多以虛證為主,又常兼夾實證,,宜平補,,不宜選用大補之品,飲食宜少而精,,清而淡,,尤其要控制脂類、糖類,、鹽的攝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還應注意蔬菜,、干果之類含膳食纖維較多食品的攝入,,保持大便通暢;小兒處在生長發(fā)育期間,,臟腑嬌嫩,,脾常不足,常虛實夾雜,,易出現(xiàn)熱證及消化不良,,因此施膳時,,以清熱、健脾,、消食為主,,注意不要偏食、忌食零食及生冷之物,。在氣候潮濕的地區(qū),,多濕濁內(nèi)盛,致脾胃運化失司引起食欲不振,,四肢困倦,,頭重如裹等癥,可根據(jù)需要選用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等化濕藥,,以及茯苓,、薏苡仁等利水滲濕藥作為藥膳原料,以達理氣化濕,,健脾祛濕的作用,。
(宣傳部)